什么是实践,实践就是干活,书本上的定义:实践是人类基于客观物质条件、能动改造世界的社会性活动,贯穿于生产、社会和精神文化领域,既是认识的基础,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。 130多年前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说过“教育即生活”,种菜修桌椅都能算学分,教育不是书呆子一样天天背公式刷题,如果背圆周率能倒背如流刷题能拿满分,却煮泡方便面都怕烫手,这不是教育!兴趣实践全被作业毁了,教育是保护兴趣,鼓励引导实践。 教育家罗素也说:人生下来的时候,只是无知,但并不是愚蠢,愚蠢是后来的教育造成的。换言之,人只要不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(统一教材就是特定方向),就会越接近正常状态,就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奋斗空间。教育的终极形态是通过实践成长反馈,激发学生的自驱力。 5月17日,王树国三问中国教育:如果梁文峰继续读博士,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?如果王兴兴继续读博士,还有今天的宇树科技吗?如果王滔继续读博士,还有今天的大疆吗? 为什么那么多没读博士的做得却比读博士的好?有心栽树树成柴,无心插柳成荫。为什么事与愿违?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?真正的答案就是:学历不等于能力,能力从来不是培养出来的,能力是在实战状态下磨炼出来的。 你看哪个诺贝尔奖是大学培养出来的?哪个企业家是大学培养出来的?哪个科学家是大学培养出来的?都不是,大学只是育了一个小幼苗而已,他们真正的成长都是在实践中,在血与火的挑战当中,自己磨炼出来的,这才是真本事,这才是有力。 书本上得来的那叫知识,真正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是在实践中,把知识运用的过程当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。 毛爷爷早就说过:实践出真知,要从实践中来,再到实践中去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 大学的理念要改变,大学一定要与社会深度融合,大学功能不是传授知识,应该是让知识变为学生的能力。 虽然王树国说的是大学教育,其实义务教育和中职教育也一样,还记得北京九渡河小学的实践课吧,老师没有改变,引进了实践课学习,让学生学做豆腐,卖豆腐,当然还有学做风筝、学做木匠等等课程,结果最终考试成绩整体突飞猛进。 也许你会问:为什么实践课这么好,大家还是不变呢?温铁军说的很清楚:这个体系被一定的利益结构所固化了。说的非常准又非常的委婉含蓄,因为教育是一块非常巨大的蛋糕,没有人可以撼动。 如果你认可我的观点,请把孩子交给我们,我们将通过31天借用实践的力量让孩子爱上学习。 相关视频请查看抖音号:shunping.vip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