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6|回复: 0

第二十课:关于学生内驱力的思考

[复制链接]

62

主题

0

回帖

228

积分

中级会员

积分
228
发表于 2025-6-19 21:25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在教育实践中,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:

第一,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,没有内驱力,永远成不了学霸。
第二,在整个人生过程中,影响你学习成绩的不是某次的考试分数,而是学习的态度。只要努力认真的学习都是满分与考试成绩无关。

一切生物本能是趋利避害的,内驱力的形成根源在于个体对利害关系的认知。培养学生内驱力的关键,在于巧妙植入关乎利害的价值观念。例如,从小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,在实践中逐渐树立起"自己的事情自己做"的责任意识,这颗责任心的种子会让他们明白,懈怠意味着承担不良后果,因此责任心驱动的内驱力本质上是对"害"的规避。

而通过鼓励、奖励,或是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教育方式,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学生种下追求"利"的种子。这种正向激励反馈,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满足感,从而主动追求知识与进步。

反观打骂、抱怨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,之所以难以激发内驱力,是因为这种负面互动容易让学生将学习与痛苦、惩罚相联系。当学习被贴上"害"的标签,学生自然会本能地产生逃避心理,形成恶性循环。

一个热爱学习、主动学习的孩子,遇到难题时大脑会启动应急模式,他会绞尽脑汁去解决难题。然而在学习方面消极被动的孩子,面临难题时大脑率先开启的是逃避模式,要么糊弄一下,要么干脆直接放弃。许多孩子看着平时蛮懂事的,但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。

如果你家孩子不主动学习,许多情况不是因为没有学习资料,更不是因为没有催他,吼他,而是不做家务,家长包办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小事儿,让学生没有形成责任意识。

综以上述,激发内驱力的有效策略 。
第一,培养责任意识,减少过度包办 。
许多家长困惑于孩子为何不主动学习,实则问题往往出在日常生活中。当家长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小事,孩子便失去了形成责任意识的机会。因此,激发内驱力的第一步,是家长适度放手,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,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责任感。

第二,给予积极反馈,避免负面干扰 。
家长应将 80% 的精力用于发现孩子的优点,用剩下 20% 的精力进行表扬和鼓励。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源于内在主动性,所以日常要避免传递负能量。比如,孩子做作业时,不要频繁催促;孩子犯错时,避免立即批评,以免削弱学习动力。

第三,发掘天赋特长,实施因材施教。
每个孩子都有独特天赋,家长比老师更有条件发现并培养。若尚不了解孩子的天赋,可以尝试耶鲁大学教授设计的天赋测试表,快速识别孩子的潜在能力,进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,提升学习效果。

第四,聚焦习惯培养,循序渐进引导 。
孩子常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,如承诺 7 点完成作业却拖到半夜。这并非单纯的态度问题,根本原因在于习惯尚未养成。家长应重视习惯培养,每个学期聚焦 2 - 3 个习惯,避免贪多求全。
第五,融入游戏元素,培养自主能力 。

面对孩子缺乏自控力、拖延学习的情况,家长责备往往适得其反。此时可借鉴游戏机制,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闯关任务,完成任务获得积分,积分达到一定等级兑换奖励。需要注意的是,应更多采用精神鼓励,减少物质奖励,以此培养孩子主动、自觉的学习态度。
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育德阳光培训 ( 冀ICP备2022028199号-1 )

GMT+8, 2025-7-5 23:08 , Processed in 0.057524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Mr.Geng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