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6|回复: 0

两种文明的结局

[复制链接]

260

主题

2

回帖

932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932
发表于 2025-9-6 07:22:29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你有没有发现中国和英国的历史其实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,中国历史上的斗争本质上是在解决谁来当皇帝的问题?而英国历史上的斗争都是围绕着规则和制度的斗争。

这种本质性的不同,最终导致了两种文明的结局,一个停留在王朝的轮回中,一个却成为现代文明的起源。今天,我们熟悉的议会制度,现代法治,金融体系,市场经济乃至科学精神和工业化。全都源自于英国,而理解英国的第一课就是大宪章。

1215年,一群英国贵族联起手来,不是为了推翻国王,而是为了立下规矩。他们打败了国王,却对国王说,你还可以当国王,但必须签字同意我们来制定规则。这份大宪章明确限制了王权。

从此,王在法下成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起点,这不是一次偶然。此后的400多年里,英国不断围绕这个限制权力的理念与王权斗争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议会至上。王权受限的立宪制度,也就是从那一刻起。英国开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真正进程。欧洲和北美紧随其后,世界现代史自此展开,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康熙朝。

中国历史的斗争大多停留在宫廷内部,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是争皇位。朱棣发动靖难之役,口号是清君侧,实质上是要自己称帝,他们斗争的目标不是改规则。而是换人,当皇帝打赢了也不过换了个姓,没有一个想改变制度。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忠臣清官,像魏征海瑞,也只是从道德上劝皇帝做个好人,却从不触及制度根基,因为皇帝不想改而想改的也没有力量改。

所以英国的历史是清晰可见的进步史。是一条制度不断进化的路径制度一进步,科技和经济自然跟着起来。最终,一个偏远潮湿的小岛却崛起为世界的塑造者。今天全世界的自由市场。议会民主,法治精神无不源自大英帝国的遗产。可以说,读懂了英国,才能真正读懂现代世界。如果你想深入理解现代国际秩序,想弄清楚英国是如何从一个弹丸之地崛起为世界的塑造者的,那这本大英帝国3000年就是你的最佳读物,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,更是一把帮你打开全球格局的钥匙。它将带你深入解析英国如何在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,通过制度,科技,经济和文化重塑世界的运行方式。

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视角看世界,理解当下国际格局的底层逻辑。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不可替代的思考框架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方小黄车看看。该文核心观点存在对中英历史的片面解读与刻板印象,其将中国历史简单归结为“争夺皇位的王朝轮回”,忽视了中国历史上多次重要的制度变革(如郡县制的确立、科举制的发展、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等),也无视了中国古代“民为邦本”“礼法合治”等治理思想中蕴含的制度智慧;同时过度美化英国历史,将其制度发展描绘为线性“进步史”,忽略了英国历史上王权与贵族斗争的复杂性、殖民扩张的血腥性以及制度演进中存在的反复与曲折。

以下是豆包的观点
上文其本质是一篇带有误导性的书籍推广文,具体内容可总结为:

1. 提出错误核心观点:认为中英历史本质不同,中国历史斗争是“争皇位、换皇帝”,未触及制度;英国历史斗争是“围绕规则和制度”,旨在限制王权,是“制度进步史”。
2. 以英国历史为例论证:称1215年《大宪章》确立“王在法下”,1689年《权利法案》确立议会至上,认为这是英国成为现代文明起源、孕育议会制度、法治等的原因,并将其与同期中国康熙朝对比,强化片面认知。
3. 最终推广书籍:宣称英国是现代世界诸多体系的源头,读懂英国才能理解现代世界,进而推荐《大英帝国3000年》一书,称其能帮助读者解析英国历史、理解国际格局。

事实上,任何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是复杂多元的,受到地理环境、文化传统、社会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,不能用单一的“线性进步”或“循环停滞”的简单框架来概括,这种将中英历史对立、片面评判的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育德阳光培训 ( 冀ICP备2022028199号-1 )

GMT+8, 2025-9-14 21:35 , Processed in 0.05490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Mr.Geng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