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47|回复: 0

讲道理者说不过拿刀剑者

[复制链接]

260

主题

2

回帖

932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932
发表于 2025-9-2 21:58:45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《庄子》中孔子游说盗跖反被驳斥的故事,深入剖析了人类获取资源的三种核心方式——力筹、血酬、意酬,并揭示了“讲道理者(意酬)为何常不敌持刀剑者(血酬)”的根本原因。

1. 三种资源获取方式

文章将人类获取生存资源的手段归纳为三类,其核心差异在于“付出的代价”与“回报的逻辑”:

- 力筹:以劳力和技能换取,是最普遍、最稳健的方式。如农夫耕田、工匠造物、商贾经营,靠汗水创造财富,但从业者往往处于社会底层,所得仅够温饱,且易被上层压榨。
- 血酬:以生命和暴力为代价,本质是财富的转移而非创造。通过战争、劫掠、搏命(如当兵、为匪)夺取他人资源,其逻辑是“收益需大于丧命风险”。乱世中兵匪身份常相互转化,甚至会做修桥补路等“善事”,本质是为了维持长期掠夺的根基。
- 意酬:以“解释权”换取最大回报。谁能定义“大义”“对错”“名分”,谁就能获得资源分配的主导权。其力量源于“权力背书、知识垄断、舆论传播”三者结合,例如古代大儒靠解读经典、现代掌握舆论场者,均可凭“话语权”获得远超力筹、更安全于血酬的收益。

2. 核心问题的答案:意酬需“支付者”支撑

孔子游说盗跖失败,并非“道理不对”,而是意酬缺乏背后的“支付能力”:

- 孔子虽代表“意酬”(讲仁义、谈立国),但他无权力、无资源,无法给盗跖土地、粮食或安全保障,其道理只是空洞的说辞。
- 盗跖代表的“血酬”则能立刻兑现(掠夺的财富、权力),在缺乏“支付者”的场景下,空洞的意酬自然不敌实际的血酬。

3. 本质:更高的“酬劳支付者”

力筹、血酬、意酬的最终有效性,均取决于背后是否有“支付者”:

- 力筹的收益,取决于官府是否轻赋、地主是否留粮;
- 血酬的回报,取决于主君是否兑现军功(土地、爵位);
- 意酬的价值,取决于朝廷是否采纳其解释(如清廷入关后,钱谦益、范文成等儒生因被权力采纳,才凭“辩经”获得高位)。

综上,“讲道理者说不过拿刀剑者”的核心,并非道理无用,而是讲道理者未掌握或未被“酬劳支付者”(核心权力)认可,导致其“意酬”无法兑现,最终不敌能立刻获取实际利益的“血酬”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育德阳光培训 ( 冀ICP备2022028199号-1 )

GMT+8, 2025-9-14 22:09 , Processed in 0.04852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Mr.Geng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